
当初荷兰一意孤行安全股票配资,强占安世半导体,还美其名曰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荷兰和欧洲。
不过,面对荷兰政府光天化日的抢夺,中方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来了一招截流断源,禁止中国安世流向其他国家的市场。
荷兰的一意孤行安世半导体断供中国工厂晶圆,最终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出现混乱。
他们的行为毫无疑问已经触发了全球车企的“芯片荒”,一些车企库存消耗完之后,将面临停产的困顿。
众车企对此纷纷表示不满,面对汽车制造商协会的警告,荷兰更是恬不知耻的将“脏水”泼给中国。
甚至还开始了第二波的反击。
展开剩余84%不过,中方作为负责的大国,并不想和荷兰这种“小人”一般见识,11月1日,中国商务部给全球释放了一个关键的信号,那就是对符合条件的车企给予芯片出口的豁免。
这消息一出,汽车产业链上的那道“紧箍咒”总算是松了一些,海外的一些车企和供应商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不仅如此,安世中国也向各大车企客户发出公告,表示现有的成品和正在制作芯片的库存,完全可以供应客户们的需求。
为了给荷兰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再次发声指出,荷兰在抢占中国企业之后,不顾中方在磋商中提出的合理诉求。
还是执意切断晶圆供应,并且升级全球供应链危机,丝毫没有想解决问题的态度,对此荷兰应该承担全部的后果。
中方希望荷兰明白,看清事实,为安世半导体的问题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努力稳定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但如果荷兰还是执意如此,那就别怪中方这边下狠手了。
而荷兰在看到安世中国的独立进程之后,又一次的坐不住了。
11月3日,荷兰向各大受影响的车企发送了一封名为“正式不可抗力通知”信件,信件中继续危言耸听的告诉那些车企们无法确定中国什么时候能交货。
不仅如此,他们还称无法保证安世中国提供的芯片有没有质量问题,希望他们慎重考虑,还将目前这种断供称之为不可抗力。
甚至还向其他车企表示,他们这边正在计划扩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工厂,之后就可以顺利的去取代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厂了,估计差不多一年之后就可以供货了。
你还别说,荷兰真的是连“脸”都不要了,为什么东莞这边工厂没办法供货,它不知道吗?都是因为它不提供晶体,安世中国这边的工厂才没办法正常生产的。
如今又在那恬不知耻的给中国泼脏水,另一边又在寻找新的外部封装合作伙伴。
不过,面对荷兰的“承诺”,不少欧美媒体并不买账,认为荷兰这样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毕竟工厂建成还需一年,一年的时间那些信任它的客户早已经没耐心了。
这不,还没等荷兰将这些车企“收买”呢!以汽车工业为主的德国就坐不住了,直接向中国申请豁免,希望今后自家的供应链不会断裂。
除此之外,德国还向荷兰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在11月10日的时候,荷兰还是没解决供应链的问题,那么德意法三个国家将会启动欧盟芯片法第十七条,把安世厂列为共同盈利的项目,直接绕过荷兰的禁令,接管欧洲晶圆厂,以确保后续供应链的稳定。
德国的这一举动,丝毫没给荷兰留一点面子,其实,也不能怪德国,毕竟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汽车产业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安世生产的芯片,刚好是德国车载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缺了它那么整车厂就得停工。
所以德国车企没办法等,只能排队和安世中国重新签订新的协议,就连结算也改成了用人民币。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现实面前,什么盟友关系都是虚的,只有保住自己的生产线才是硬道理。
荷兰估计也没想到原本想用政治手段对中国进行政治施压,可结果先扛不住的竟然是自己人,德国的这一反水,让荷兰顿时陷入尴尬的处境。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荷兰的出手和方式都欠考虑,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分工极细,突然的政治干预运营,只会让合作伙伴心生警惕。
如今,摆在荷兰面前的也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纠正自己的态度,拿出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否则的话,它将会失去中国市场的信任,还会因为自己的“固执”和愚不可及,让整个欧洲的制造业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接下来安全股票配资,就看看荷兰怎么为自己当初不理智的行为买单了!
发布于:河南省千层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